121.第121章 缘由-《大明亲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这个姚启山,今日之后,怕是官位要不保了,哪个官员能在或者说赶在皇帝的面前称大人的?

    可现在,弘治却偏偏称呼姚启山为大人,这是什么意思?怕是已经对姚启山愤恨到了极点,这是在讽刺他呢。

    “是,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曾毅从朝班中站了出来,大步走到了姚启山跟前,却是先冲着姚启山行了一礼,然后从地上捡起奏折,道:“姚大人,下官念了。”

    说完这话,曾毅就把奏折给打开了,立时,大殿内所有大臣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曾毅的身上。

    “自古圣人治世有赖贤臣,江山为重…………黎民为重………今,贤臣不得见……黎民如草菅……顺天府尹姚启山愧居朝堂……愧对陛下……以手中之权……致使无数流民……。”

    这奏折,念到最后,曾毅的声音也有些变了,心里更是突突的跳个不停,同时,也算是知道为什么弘治会这么生气了。

    这奏折倒是也算规矩,通篇都只是在讽刺、攻击顺天府尹姚启山,说他不管天气如何等等,硬是将大群流民拦在了京城外,更是不予设粥棚,也不予上报朝廷,这是要寒了百姓的心呐

    这话,听起来是在说姚启山的罪过,可是,若仔细品味一下,奏折开篇的那几句话和后面所写遥相对应。

    圣人治世有赖贤臣,那,若是用了昏庸无能的官吏,用了残暴不仁的官吏,这算是什么君主?

    当然,这奏折里,也没这么说,而且,这奏折,看最后的署名,也是都察院的言官所上,是以,虽然深意或有讽刺皇帝的意思,可却没人会过于追究的。

    都察院的言官是干什么用的?

    就是风闻言奏、监督圣上言行的。

    而且,对于都察院的言官们来说,最不怕的,就是死了,在他们看来,名声才是最大的,谁若是没上过直言朝中大臣之过,直言圣上言行失缺的折子,那是要被瞧不起的。

    甚至,对于言官们来说,上的奏折言辞过激,被圣上责罚了,这才是最为荣耀的事情,会引来同僚的祝贺的。

    是以,对于言官,皇帝也是很头疼的,可却也又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“陛下,陛下,臣也是为了京城的治安啊……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